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 |
有的孩子腿型是“O”形或“X”形,走路摇摇摆摆;
有的孩子个子总比同龄人矮一头,牙齿频繁出现脓肿;
也有的成年人,总被莫名的骨痛和疲乏困扰,却迟迟找不到原因。
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,背后可能藏着一种被忽视的罕见疾病——
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(XLH)。
每年的10月23日是“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日”,
希望通过这一天,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罕见的骨骼疾病,
因为越早认识、越早确诊,越能帮助患者守护成长与健康。
认识低磷性佝偻病
低磷性佝偻病(Hypophosphatemic Rickets)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,引起低磷血症和骨骼矿化障碍的疾病,被列入我国《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第51号。儿童期称为“佝偻病”,常表现为方颅、鸡胸、O形或X形腿、生长迟缓、牙齿发育异常等;成人期则称为“骨软化症”,可出现乏力、体型改变、身材变矮、多发骨折、骨痛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致残。其中,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(XLH)最为常见,占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约80%。
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(XLH)发病根源在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突变。这一突变会导致体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(FGF23)异常升高,使肾脏将过多的磷排出体外,从而造成血液中磷酸盐水平下降。而磷酸盐是构建骨骼、牙齿和维持能量代谢的重要元素,长期缺乏会导致骨骼矿化障碍、变形和疼痛。
根据国内首个《中国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生存报告》数据显示,全国登记的低磷性佝偻病患者中,75%以上为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,多数在儿童期起病,但确诊前往往辗转2到6家医院。超过90%的患者出现骨痛、下肢畸形或身高矮小,39.3%的患者需要使用辅助器具。
通过报告中的这些数字,我们可以看到低磷性佝偻病患者所经历诊治的不易,也折射出社会对罕见病认知的不足。
不是“缺钙”的佝偻病,注意早期识别
许多人初听“佝偻病”时,会误以为只是“缺钙”或“缺维生素D”。但XLH与普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完全不同。后者通过补充维生素D就能改善,而XLH属于遗传性磷代谢障碍疾病,需要长期、系统的专业治疗,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骨骼畸形、伤残等严重情况。
XLH多在儿童期发病,但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。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:走路晚、步态摇晃;腿型异常(O形腿或X形腿);生长迟缓、身高偏矮;牙齿异常、反复牙脓肿、骨痛等,应尽早就医,并结合生化检查:血磷水平下降、碱性磷酸酶(ALP)升高、尿磷排泄检测,影像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综合判断。
科学治疗与管理,让XLH患者的人生同样精彩
针对XLH疾病,当前传统治疗方案是口服磷剂(中性磷)和活性维生素D。虽然传统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,但难以从根源上改变磷代谢紊乱的机制,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差,难以维持良好的长期管理效果。
近年来,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,针对FGF23通路的靶向创新药物在国内已经上市,为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。这类创新疗法能够精准抑制FGF23的过度活性,从病因层面改善磷代谢异常,有效提升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、促进骨骼矿化。临床实践表明,及时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,不仅相关生化指标明显改善,生活质量也得到全面提升。这一新的治疗方案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更多获益,帮助患者重拾自信,回归社会。
从宏观的角度看,让患者通过科学治疗重获健康,不仅体现了“全民健康”的理念,也是降低社会整体医疗负担、提升群体健康水平的关键举措。
目前,随着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,部分地区已将针对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的创新疗法纳入保障范围,借助惠民保、商业保险等渠道,逐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,让更多家庭有机会获得持续、规范、可负担的治疗。相信随着国家罕见病防治和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,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被早期发现与规范管理,每一位低磷性佝偻病患者都有机会拥有精彩的人生。
【注:以上内容仅供疾病科普、信息传播使用,不作为具体疾病诊治方案意见,具体治疗请以临床专业医生诊治为准。】
参考资料:
[1]Kamenický, Peter et al. “X-linked hypophosphataemia.” Lancet (London, England) vol. 40
4,10455 (2024): 887-901. doi:10.1016/S0140-6736(24)01305-9
[2]朱琳,马静,李晓丹,等.我国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生存状况调查分析[J].中国卫生经济,2022,41(06):67-71.
[3]徐潮,赵家军,夏维波.中国低血磷性佝偻病/骨软化症诊疗指南[J].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,2022,15(02):107-125.
[4]罕见病诊疗指南(2019年版)309-313.
[5]布罗索尤单抗注射液说明书. 2021年1月5日.